为开创现代经济组织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蒙(H.A.Simon),被人称为“跨学科旅行家”。他在1955年以前的20年中,主要着力研究行政管理和经济组织及其决策机制,此后则以问题求解和科学发现及其机器实现的研究而以心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闻名于世。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跨越,西蒙凭借的是创新的意向、渊博的学识、敏锐的直觉和独特的管理哲学观念。
西蒙管理哲学的学理源泉在于科学哲学的启示。1936年前后,西蒙曾以超乎寻常的兴趣选修了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纳普的逻辑学与科学哲学课程。他认为,卡尔纳普主张“统一科学”,认为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拥有相同的方法论,任何科学理论的推理都必须在逻辑上严密而且在经验上具有可检验性的科学哲学思想极其重要。仿效卡尔纳普的《世界的逻辑构造》(1929年),西蒙决意探讨“管理科学的逻辑构造”。依西蒙看来,传统管理理论中几个公认的原则是相互矛盾的,缺乏逻辑的严密性,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不如说是一些零散的“格言”。例如,“专业分工”与“统一指挥”两条原则彼此冲突;“控制幅度”与“精简层次”两条原则相互抵触;而按照目标、程序、服务对象、地点来划分组织的原则自身内部更难以协调;等等。正是基于这些认识,西蒙推陈出新,建构了逻辑严密的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容:管理研究的方法论、管理决策理论和管理组织理论。管理研究方法论,涉及概念工具、操作定义以及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三个方面。西蒙认为,管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系列能从理论角度描述管理行为的概念单位,正如牛顿力学以质量、力、加速度等概念单位为基础一样。按此,西蒙将“决策”定为管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工具。以此为核心,借助可操作定义方式,西蒙认为诸如权威、激励、沟通、群体等一系列管理方可构述为一个自洽的概念体系。至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西蒙一方面承认原来的区分具有一定合理性:事实命题属于客观层次,其真假可由经验决定;价值命题属于主观层次,其好坏判断因人群而异。但另一方面,西蒙又不同意早期管理学者将这一区分直接套入管理行为中的做法:政治决定政策,负责价值判断;行政执行政策,负责事实判断。西蒙认为,虽然政策问题主要涉及价值因素,但其中也有事实因素;同样,行政问题主要涉及事实因素,但其中也有价值因素。由此,西蒙强调,行政也须作出决策,这里涉及的价值主要是社会价值,因而其正确与否的判定标准在于可验证的客观效果。
管理决策理论,包括从决策看管理行为、有限理性与满意行为,以及管理决策的类型和技术等内容。将决策作为管理的核心概念,导致管理哲学的范式转换:⑴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执行政策是比制定政策更加细密的决策过程;⑵管理者对实现组织目标比实际操作人员的影响力更大,但这种影响力的实际效用取决于管理者对实际操作人员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⑶传统管理理论限于对组织的职责分配和权力结构的静态描述,从动态角度看,组织中存在着其他沟通系统能对每个成员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⑷行政行为的效率取决于组织中每个成员决策的理性程度。有限理性与满意行为的提出,针对传统的“理性人”或“经济人”假设,该假设基于人类是完全理性的设定,认为人的行为总是趋向于利益最优化,暗中预设了人能掌握完全的信息。西蒙则认为,人作为理性的独特生物,只能掌握不完全的信息,而且由于心、身具有众多不同的需求,利益的最优化难以实现。因此,人类实际的决策过程正如解题过程一样,只能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运用尝试性的探索法,去寻找“满意”的过程。概言之,西蒙用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取代了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用“满意”决策代替了“最优”的梦想。
西蒙采用系统科学动态平衡的新观点看组织,强调只有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总和与成员提供的动力因总和达到动态平衡态,组织才能健康地存在和发展。把决策看作管理行为的核心,把组织看作全部成员参与的信息加工、传递、控制的决策系统,使西蒙在管理行为、 组织设计和决策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方面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西蒙的管理哲学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几点有益的启示:第一,管理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寻找合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以确保管理理论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经验的可验证性。第二,根据管理方法论所建构的管理理论应该满足描述和解释的充分性。所谓描述的充分性,是指管理理论应该对任何一个管理过程作全面的分析,由此抽象出一系列基本的概念(比如决策、组织、权威、激励、沟通、人群、贡献总和、动力因总和等等),并使这些概念足以对任一管理行为作出完整的描述;解释的充分性,则指各个基本概念应当构成一个自治和完备的系统,借此能够揭示管理过程的运作机制。第三,管理理论的评价应当立足于典型的案例研究,理论与案例的相互参照应当成为修正理论和改善管理的一条方法论原则。第四,由于管理是一个综合过程,因而应当提倡跨学科研究。